Tag: 濕糧
-
【狗奴侍食手冊】濕糧、乾糧、生食和鮮食優缺點!營養比例和無穀飼料!最佳狗糧6大要點
家長們,考考你:狗到底是肉食性,抑或雜食性? 這個議題,連獸醫都會爭得臉紅耳赤的,總之,家長們記得少鹽少糖少調味,各營養素恰到好處,配合水份和熱量計算,狗狗就算是有健康均衡的飲食了! 至於如何做到?以下一步一步教你,由營養比例、功能,各種類乾濕糧的優缺點,混合糧需知,到熱量和水份計算,做足所有要求,你這位御膳房總廚就出師了!最後附上美國權威的寵物養護雜誌《Whole Dog Journal》的2023年公佈的入選狗糧品牌名單,不妨參考! 肉食性?雜食性?狗狗所需的營養素 認為狗狗是肉食動物的派系,從牙齒構造、消化系統、胃痛濃度和唾液腺的澱粉酵素,認為狗狗與狼同為犬科的肉食動物,天生適應肉食,善於撕裂和消化肉類,吸收動物性蛋白;只是家養的狗狗經過演化和適應,變得「能夠」消化雜食性飲食,但不代表雜食為佳。 至於認為狗狗是雜食動物的派系,則認為狗狗的牙齒與豬相似,用來磨⻣頭和纖維,而狗狗不同貓咪,可以消化和吸收澱粉,因此認為狗狗的飲食習性與人類相似,是雜食動物。 狗狗的必要營養素 狗狗共需要6種必須的營養素,缺一不可。以下簡單說明各自的功能。 狗狗餐盤營養比例 營養素 成犬 幼犬 蛋白質 最低18% 最低22.5% 脂肪 最低5% 最低8% 狗狗餐盤的蛋白質及脂肪比例 資料來源:AAFCO 對於狗狗最好的碳水比例,目前獸醫界仍然沒有共識,狗飼料中30-70%都是常見範圍。 不過一般而言,成年狗狗最好含18-25%動物性蛋白質,10-15%脂肪;發育中幼犬(1歲以下)需要約29%動物性蛋白質。 要注意的是,現時流行自製鮮食,一般又建議狗狗的脂肪熱量應該是蛋白質或碳水的2.5倍,意味著脂肪是狗狗主食的「燃料」,攝取不足更會影響微營養素吸收和皮毛健康。 另外,狗狗會代謝牠們所吃下的90-95%脂肪,家長不用擔心膽固醇水平。不過,脂肪吸收多,則必須控制其餘熱量的攝取,避免熱量過多造成肥胖。 濕糧VS乾糧!生食和鮮食的好處? 狗狗正餐大概可分為濕糧和乾糧:濕糧包括鮮食(新鮮製作的食物),另外還有罐頭和生肉糧(通常經過低溫和急凍處理);至於乾糧就是指一般乾糧和脫水生肉糧(但水份含量較普通乾糧高)。 狗狗所需要的必要營養,其實可以在以上幾類飼料中取得,只要成份比例正確,營養充足,任何一款也是好膳食!換言之間以「混合乾濕糧」的方式也是很好的方案。 混合乾濕糧的2大注意要點 「乾濕糧混合」可以是同一餐中倒入2款飼料;另外也可以早上餵乾糧,晚上餵濕糧。 如果狗狗時常狼吞虎嚥,乾飼料其實比較難消化,兩者混合後,可能會造成部份乾糧沒有完全消化,也有機會造成軟便問題。另外,乾濕糧存放在室內的時間也有不同,這點也須注意。 生肉糧和鮮食的優缺點? 「無穀狗飼料」是優質之選?低穀飼料又是甚麼? 一般含穀物的狗糧,採用大小麥、白米、燕麥、裸麥、或王米等食材,一來以低成本提供高熱量,二來作為填充物來讓飼料成型。而無穀飼料,則採用南瓜、馬鈴薯、番薯、樹薯、豌豆等食材。 根據美國獸醫師協會公佈:85%致敏源來自於動物性蛋白質,其餘只有15%來自易產生過敏的穀物或是其他食材。因此,採用完全避開穀物的飼料,同時也失去了穀物含有的營養素,可能並非明智的選擇。 另外,現時還有「低穀飼料」,標榜低成本的碳水含量較低,高成本的肉類和脂肪含量較高,並同時攝取穀物營養,有助營養均衡。 換言之,其實挑選狗糧時,標榜的特色和類型都只是一種參考,家長還是需要好好研究飼料的成份和比例,才能選擇到最適合的優質糧食。 熱量和水份的建議攝取量 狗生當中,飲水可謂甚少令家長頭痕的問題。天氣一熱,狗狗就自然不斷喝水,幫助身體降溫。不過,一到夏天,狗狗中暑的新聞依然時有所聞,原因就是「遠遠不足夠」! 水份攝取跟飼料也大有關係!鮮食或罐頭含有70-80%的水份,乾飼料則只有約10%;如果一般以濕糧為主食,突然加入乾糧,卻沒有補充水份,那狗狗就有機會缺水,並引起厭食、噁心、嘔吐,甚至出現腎功能和泌尿系統的問題。 至於熱量需求,則按照不同狗品種、個別差異而定。 一般已絕育的成犬,1kg體重大約需要95kcal熱量,而沒有絕育的成犬1kg體重大約需要84kcal。 挑選狗糧和餵食的6大注意要點 1. 成份比例 建議脂肪含量在10-15%,蛋白質含量 18-25%。 雖然澱粉含量一般不會在包裝成份表上說明,但從100%開始算,減掉粗蛋白%、粗纖維%、粗脂肪%、粗灰分%、含水量%之後,就可以得出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了!一般澱粉含量以不超過50%為優質之選。 2. 熱量提供 若你的狗狗是1歲以下,應每週都磅重,重新計算每天所需的熱量,以滿足發育期的需要。 3. 水份比例 乾糧一般含10%水份,若為主食,則必須注意狗狗每天的水份攝取!另外,記得要為毛孩「無限量」供應食水。同時要注意狗狗飲水的習慣,如果水分攝取不足,可能導致脫水、引發結石;水分攝取過多,則可能是生病的跡象。 4. …